苦與甘               蔡怡恭

有人的習性,吃飯時把比較不合口味的菜餚先吃,將喜歡吃的留到後面才慢慢品嚐。這就是「先苦後甘」型。但也有人先把好吃的狼吞虎嚥吃完,再來吃比較不喜歡的菜,此即是「先甘後苦」的人生。「先耕耘,而後才有收穫」。這是宇宙間不變的因果法則。耕耘總是辛苦的,收穫則是甘甜的。我出生在台灣農村,小時候天天看著農作者,一天到晚,總是在田地耕耘、耕田、播種、插秧、除草、引水灌田等著種子長大結實......至割稻收成,無一日閒著遊玩。如此凡是「先苦後甘」的人們,他們也必定後力無窮,漸漸進入佳境,這就如同品嚐「橄欖」,先澀後甘,又如吃甘蔗,愈吃愈甜。

世界上的各個民族,由於地理、文化不同,各自的習性、作風也大異其趣。南洋有個民族,只要今天領了「薪水」,明天便不肯再去上班工作,非等薪水吃唱享樂用盡以後,他才會再繼續工作。此種人生即是過完一日是一日,沒有「儲蓄」的觀念,不想日後的生活,永遠赤貧過日子。反觀中華民族的習性,一日所得,總希望留待百年受用。若說世界上最懂得「未雨綢繆」,最善於儲蓄不時之需的民族,想必唯中華民族最能體會也。

其實,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想法與觀念,例如有的人願意把自己的所有,分享給朋友,有的人有了好吃、好用的東西,就會想要留與父母、兄弟姊妹共享。有的人對於自己所有的一切,只想留給後代子孫,有的人則把財產捐給社會公益團體,為的是希望自己的愛心擴大澤及於國家社會。

所謂「少小不努力,老來徒傷悲。」只要肯腳踏實地,不怕吃苦,不怕辛勞,將來必能出人頭地。修道亦是如此,要把握此一良機,努力實修,在百年後才能逍遙自在的回歸彌勒家園,也就是要「先苦後甘」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