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攝法」來看「優秀是教出來的」之教學法

林宏容

 

釋迦牟尼佛有四種渡化眾生的方法,稱為「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用這四種方法來攝受眾生,可以說四攝法是增進人際關係的方法,也是為人立身處事的準則。最近有一本書名叫做「優秀是教出來的」,由台灣雅言出版社所出版的中譯書,作者隆克拉克,全美最佳教師獎得主。他教育學生有非常好的成績,隨便放三十名學生在他班上,不管以前成績、操行如何,他都能把全班每一位都教成優等生,因而成為唯一被美國總統接見過三次的小學老師。筆者覺得此書所論述的教學方法,皆包含在「四攝法」內,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方法則是「四攝法」非常好的例子,因為這是活生生的例子,所以更能幫助我們了解「四攝法」的意義與應用。本文藉雅言出版社所印行的該書簡介,逐條分析對照「四攝法」,以達上述之目的。

 

「四攝法」是佛陀在耆闍崛山對阿難說的修行法門,菩薩攝受眾生,令其生起親愛心而引入修行之道,以至開悟的四種方法。四攝法簡稱四攝、四事、四法,即:

      1.   佈施攝,指以不懷任何回報的向眾生傳授真理與施捨財物。佈施,不光是指錢財、物質、醫藥的財施與拔濟怖畏的無畏施,還有法施即知識道理的教導、方法技術的傳授,或是講說佛法勉勵怯弱者,使他們身心健全,能憑自己的能力自給自足,甚至有能力幫助他人。

     2.     愛語攝,指依眾生的根性而用其能接受的言語來導正其不正的行為,令其生起親愛之心而依隨菩薩行道。「愛語」並不是說一些諂媚、奉承、虛偽、言不及義的語言,而是要講說佛法讓他人受用。例如,讓人了解慈悲、向其解說戒行、告訴他如何忍辱,使眾生心安而明義理,生生世世受益不盡。

    3.     利行攝,指行身口意善行利益眾生,令其生起親愛之心而受道。也可以說是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及時付出心力、減輕他人的辛苦、利益他人,這就叫作「利行」。

    4.     同事攝,指親近眾生,同其苦樂,令其同霑利益,因而入道。「同事」行不但是對各種領域、階層的人,講說他們熟悉的話題、語言,還能站在對方的立場設想並感同身受,如此才能親近眾生同其苦樂,增加彼此的瞭解和信任。

 

隆克拉克先生的成就可說是非常了不起的。感念兒童在美國學習華文之不易,身處中西文化衝擊下的學習環境,孩子的道德養成尤令人擔心。以下乃依雅言出版社所印行的該書簡介,逐條分析對照「四攝法」,藉此不但可深入探討這些教學方法的奧妙,也可達到佛法生活化的目標。

 

1.       讓學生學會尊重他人(P20)

遇到大人,要主動稱呼。大人問你話,你一定要清楚回答:「是/不是//不好//沒有」,或說「我不知道」。不可以光是點點頭或搖搖頭,也不可以含糊答「哦」或「嗯」。

·        這是「同事」法,大家學習互相尊重,學習用話題、語言來增加彼此的尊重,進而能能站在對方的立場設想,能與對方感同身受。

 

2.       培養互相扶持、大家一條心的氣氛(P26)

如果班上有同學贏得比賽,或有什麼出色的表現,大家都應該鼓掌恭喜他。鼓掌的時候應該持續至少三秒,手掌的角度要剛好,才能拍出響亮的掌聲。

·        這是「愛語」法,用讚美與笑容的方式,來互相給予輕柔的慰問與鼓勵。這種「愛語」最能溫暖人心,培養出相互扶持的同學愛來。

 

3.       教導學生以尊重的方式說出自己同意或不同意別人的發言(P30)

課堂上進行討論時,要尊重別的學生的看法和意見。儘可能這麼說:「我同意約翰的說法,而且我還覺得…..」或是「我不同意莎拉的看法。他的觀點很好,可是我認為……」或是「我認為維克多的看法很棒,他的話讓我想到……」

·        這是「愛語」法,討論時用彬彬有禮的方式,避免使用會激怒對方的惡語、搬弄是非的兩口、諂媚奉承的綺語、以及虛偽、言不及義的妄語,會使大家更能得到益處,有錯誤時也不會覺得壓力或受到傷害。

 

4.       讓人知道你有興趣了解他的人,也有興趣聽他的話(P38)

如果有人問你一個問題,你應該也回問他一個問題。如果有人問:「你這個週末愉快嗎?」你不只應該回答愉不愉快,還要回問他。舉例來說:

我:「你這個週末愉快嗎?」

你:「很愉快,我和家人去逛街買東西。你呢?這個週末愉快嗎?」

讓別人知道,你就跟關心你一樣地關心他,這是基本禮貌。

·        這是「愛語」法,用愛與關心的親切語言,最能使對方心情愉快。使用發自內心的讚嘆愛語,更能讓對方知道你有興趣了解他的人,也有興趣聽他的話。

 

5.       讓學生學會感謝(P48)

每次我送你什麼獎品,你一定要說謝謝。如果你在收到獎品三秒之內沒有說謝謝,我會把送給你的東西收回來。因為不表示感謝是沒有藉口可以通融的。

·        這也是「愛語」法,用發自內心的感激語言來表達謝意,是你接受禮物或獎品最起碼的回應行為。

 

6.       幫助學生練習造句,練習思考及整理的能力(P77)

用紙筆作答所有答題,都應該以完整的句子回答。舉例來說,如果題目是:「俄羅斯的首都在哪裡?」應該答:「俄羅斯的首都是莫斯科。」此外,與別人對話時,以完整的句子回答問題也很重要,因為那是表現尊重。譬如,如果有人問:「你好嗎?」你不應該只說「很好」,而因該說:「我很好,謝謝。你呢?」

·        這是「利行」法,用完整的句子、邏輯的語調來回應與他人的對話,最能使對方感覺到受到尊重,增加學習的效果,進而排除學習障礙,利益彼此的學習。

 

7.       接受別人已經給的,但不要期待或要求別人還沒給的(P81)

學年中我不時會發獎品,獎勵學生在操行或學業各方面的優良表現。可是,如果你開口主動要獎品,我就不會給。開口問表現良好有沒有獎,是很沒禮貌的。你努力做個好學生,應該是為了你自己好,而不是為了要有獎品。我通常會獎勵每一個在單元測驗考一百分的同學。如果你考一百分,並開口問你有沒有獎品,所有考一百分的同學就通通沒有獎品。

·        這是「佈施」法,《菩薩地.施品》中認為以無貪之心、身語二業安住於律儀、正見,並對身、財無所吝惜的,隨所希求而施予一切所應施物,即是佈施之義。讓學生學習以無貪之心來接受別人給的,進而學習以無所求、無攀緣他人之心來讀書,如此定能培養出佈施之心,養成堂堂正正的人格來。

 

8.       當我指派家庭作業時,不要抱怨。抱怨將導致作業份量加倍(P97)

我告訴學生,如果真覺得一個晚上做這些家庭作業太多,我歡迎他們說出來,可是表達的方式一定要恭維,不是用抱怨的。舉例來說,我就告訴學生,可以這樣表達:「克拉克老師,班上有幾個同學今晚要在社區活動中心表演。不知有沒有可能減少指定閱讀的頁數呢?」

·        這是「利行」法,讓學生了解對所有的指派工作必須盡全力去完成,然亦應本著量力而為之原則來接受任務。「利行」是要利益他人,幫人排除障礙,但這不可造成他人的怠惰之心。盡全力去完成被指派的工作,以量力而為之原則來接受任務,才是「利行」之真締。

 

9.       對每一個人親和有禮(P112)

快速記住學校其他老師的姓名,並這樣打招呼:「葛蘭姆老師早」或「歐提茲老師您好,老師今天穿的很漂亮。」

·        這是「愛語」法,親切的笑容、輕柔的問候,最能顯示你溫暖的心,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

 

10.     避免成為眾人目光焦點的尷尬與憤怒(P123)

不管是我還是其他老師在責罰某名學生時,都不可以盯著那個學生看。如果是你惹麻煩挨罵,你也不希望別人看著你,所以別的同學挨罵時,請不要看著他。如果是你正被我罵,也請不要生那些看你的同學的氣。請告訴我,讓我來處理。

·        這是「同事」法,將心比心與設身處地是「同事」法的主要精神。讓學生了解「同學之愛」,必須要站在對方的立場設想,能與對方感同身受。

 

11.     學習禮讓(P150)

如果你走進一扇門,有人在你後面,你要幫他扶住門。如果們是用拉的,你就拉開門,但自己先不進去,扶著門在旁,禮讓另一個人先行,你自己在進去。如果們是用推的,你自己就先進去,再幫後面的人扶著。

·        這是「佈施」法,禮讓是我們日常最容易做到的「佈施」法。

 

以儒家思想為本的華文教育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色,就是透過諸如「仁愛」、「禮義廉恥」等觀念,從小反覆地教導學童,來建構一個人最難培養出來的道德情操。以此觀點來檢驗隆克拉克先生所用的教育方法,我們可以了解其成功的道理。另外如上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這些看似平易的教學方法,卻薀涵著佛法,而博大堅深的「四攝法」也可以用活生生的例子來闡述。以我們常唸的修行法門來教導子女,不但事半功倍,更能教學相長,本文所述,只不過再一次驗證此種觀點罷了。

 

*作者簡介:林宏容,台大土木學士,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工程博士,為前台美航太協會會長,前台美基金會會長,PredictionProbe科技公司共同創辦人及C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