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傳師賜導           楊碧珍

歸根復命

一、修身:

人身是四大幻化假和合,故曰:有生即有滅,有來即有去。所謂人身難得今已得,如何修身,已得此身,更要珍惜此生。此身不向今生渡,再等何時渡此身。故一失人身萬劫難。

佛曰:「身是業苦之本,心是眾業之根,因有身心招業苦,若無身心苦何生。」此所謂前世因,今生果。因果是循環,命運是前定,有定業,無定業,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絲毫沒差錯。

佛曰:既悉東來路,西歸勿數差,休綺真性味,久戀不歸家。欲得人身,應持戒律,多種福田,欲修佛道。要在心地用工夫,厚植靈苗,涵養德性,進於言行,實踐力行天道,而道不怠行,才能離苦得樂。

二、修心:

心是主宰一身,人的心田。人之心田藏善惡種子,隨緣滋長,如田地然,故曰:心田,亦曰心地。修心者,思不出其位也,不妄惑也。

六祖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如是佛由心成,此心即佛心。清淨佛心,所謂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心易動善惡,如善念即上天堂,惡念便入地獄,故修道要修心,欲修一切法,應修一切心。能降服此心,妄念心滅,清淨心現,自性即能自見,見我本來面目。

若妄念心起,真心滅,受六塵迷惑,而惡、業、苦、根集,貪、嗔、癡隨緣滋生,便墜六道三途而不能解脫生死。故修道要修心,能清心寡欲,淨化心境,私欲淨盡,天理流行。

三、修命:

命有生命、宿命、使命、天命。

所謂修命者,先修性,修性了命,以達天命矣。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乎,在五十而知天命,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呂祖曰:我命從來本自然,本來由我不由天。

孟子曰:莫非命也,須受其正,是故知命者,夭壽不貳,修身以俟者,所以立命也。

修命者,應善盡其職,不怨天,不尤人,樂天知命。

宿命者,乃是數的前定,如富貴、貧賤、衣祿、福報、正報等,皆是因緣而來。前世業力今也承受,欲要改變因緣,必須創造因緣,今逢天道的普渡,能使修天道者,承受使命,以道契入,才不負天恩。

四、修性:

天命之謂性,在天曰命,在人曰性。

佛曰:涅槃妙心,真如自性,自我本來面目,修性了命。

六祖曰:見性成佛,但性何以見呢?心見即是明心,明心即不思善、不思惡,恢復自我本來面目。禪宗以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五、修道:

明天命,應天運,參贊造化,普渡收圓,替天行道,各盡其職,修道才有大成。




天緣佛堂          溫詠鳳

晚夏的黃昏微涼氣候,楊老點傳師、陳點傳師雙雙回鄉訪道。八月二十六日夕郭詩永壇主及辜點傳師光臨,先後和大家結緣,津津樂「道」。

中庸的率性之謂「道」:一、率自己的性── 老賜命點傳師點開之命即「玄關」,百年後由此門回歸理天,是「本性」又稱「自性」。儒家依照本性、良心做事,即「道」。與生俱來,本自具有「道」的存在,只是「人」未求「道」不知而已。人,六根追逐六塵,物欲橫流,人心浮躁,欲望何其多?必須超越「自我」的平靜心態,克己修身,剔除私欲。品德得靠後天的修養,以隨順世緣,內、外合「道」。二、率他人的性──人人都「有我」相,什麼都是我的…我的…,甚少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諷刺的是,別人潔白衣裳的亮麗總漠視了,反而著眼其衣上含垢的小黑點。其實「人」都期待受到尊重和禮遇。東方人較含蓄,謙虛久了形成沒有自信。西方文化則注重讚美、欣賞,受到肯定,獲得鼓勵,做起事來會更賣力。因此,勿以為事事理所當然,而吝於付出必要的回應。我們要學習智慧的眼光,表揚他人的優點,這是不可或缺的;藉著勉勵,俾予恪守信念。建立正確的人生觀,適時的讚賞,令美德賴以持續,並朝正確方向發展,使合乎「道」。三、率萬物的性──佛堂向來鼓勵大家吃素,源於戒殺生,養成慈悲心「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人能戒葷(肉),殺業必消弭。同修應以素食為行持規範,啟發人性崇高的善向「本性」是幸!看看人生在世,當體悟來去空空,成功與否?並非擁有龐大傲人的產業,抑或榮耀的學歷。蓋棺論定:活於世有什麼值得評估?期許大家:在世為君子,安穩恬淡;日行一善,修道以致「良知」,「德」傳後世。

莊子曰:「道」在螻蟻,「道」在溺便,……說明了「道」的自然定律。例舉「道」在落葉:始自枝椏上粒粒待放的嫩芽,未幾蔚綠成蔭;遮擋炎夏驕陽,惠及眾生。俟至黃葉舞秋風,飄忽灑滿大地。層層疊疊的落葉堆積,覆蓋著臥匿取暖的動物與昆蟲。得以安然恬靜渡過漫漫寒冬,縱使腐朽化作春泥,猶權充大樹的養份。足以演繹了萬物紛紜,各自返回它的本根。在在順從自然循環的大道理:「人」與「物」原為一體,均經歷春生、夏熱、秋實、冬藏。學萬物流變不息的「自性」來修,不可能永恆維繫固定的狀態。

今日,求了「道」,「超了生死」是我們的目標,要以「三寶心法」來修行。「人」,處凡囂的塵世,「心」容易散亂。於就寢前,端坐收「心」,整理一下思路;把放出的「元神」凝聚。守玄,抱合同,默唸。三寶運轉,調養身心。透過「三寶」,瞭解「自性」後,會從另一個角度生出「自性」的我,儼如自己的判官。包括你正在生氣,當鏡子中呈現發怒的你,此時「自性」得以發揮:旋即減低「自我」,放開「自我」;接受羞辱的雅量,毅然寬恕待人。用「愛」來感動「善業」,化解「惡業」;用一種寬綽又豁達的心,看透人生。充份戰勝了「自我」。通達時,不趾高氣揚,潦倒時,不自慚形穢,不亢不卑,。聖哲們「立功、立德、立言」。經典已流傳世代千秋,後人受惠。承祖蔭,有幸讀聖賢書,效聖賢行趾。今日的「我」,一定要突破昨日的「我」,否則於原處踏步,根本沒有在修「道」。希望大家珍惜共修的緣份,利用回佛堂的因緣中,熟練「三寶」。年年、月月、日日如是潛修,必然變化「氣質」,成聖成賢。直至生命最重要的一刻,若天使般展翼灑脫地追隨老師歸根覆命!




樂道篤行的羅伯伯與羅媽媽
        陳志坤

那一天面對菜園,很難想像在這不算大的後院竟種出了這麼多不一樣的蔬菜,稱讚之餘,羅伯伯(羅滿福)與羅媽媽(徐柑妹)露出憨厚的笑容,謙虛的說,只是閒暇的興趣。羅媽媽出生農家,對蔬菜的季節很清楚,道院星期日午餐的蔬菜很多是來自這裡。羅伯伯大我三十多歲,與家父同年,在台灣我們彼此不認識,如今結緣異鄉,成為忘年之交。今天有幸坐在他的對面,聽他的故事,帶著幾分仰慕與尊敬,侃侃而談。靠在柔軟的沙發,茶香撲鼻,他將幾張發黃的照片遞給我,我老婆在旁邊讚嘆的說「帥哥」,一身軍服,威武的身材,英姿煥發,一邊站立一位女子,是他的新婚妻子(羅媽媽),清秀而端莊,略顯羞澀。

當時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在亞洲戰場,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侵略,他被強徵軍伕,去南洋作戰,這張照片是與新婚妻子(結婚不到四個月)作最後的留念。此行在菲律賓二年多,與美軍作叢林游擊戰,在激烈的戰鬥下死傷慘重,二百多位作戰同志,只剩下他一人,其餘皆陣亡而埋骨他鄉。日本戰敗,被遣送回國,有如電影情節,雙親重新見到生死未卜的兒子,妻子擁抱幾成陌生的丈夫,一切都很圓滿。光復後他在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就職,直到退休。

一九九○年來美定居,同時成為全真道院道親,兩位老菩薩,將晚年奉獻道場,將心靈寄託宗教,追求人生更深一層的境界。雖然七十八與七十四高齡,很難看出有如此歲數。對道院的奉獻,從清潔工作,到打幫辦道,及音樂演出,只要道院有需要人手的地方,都可以看到他們。羅媽媽一手台灣甜點,更是技藝超群,來美十年第一次嚐到「米台目」那種家鄉的口味,久久不能忘懷。年輕時經過生命的大風大浪,如今選擇宗教的避風港,成為虔誠的修道人。作為一位白陽子弟,重拾純真的本性,發揮慈悲與愛心,打幫助道,在安祥與自在的環境之下與眾多道親互相薰陶,顯得樂觀而開朗。對兩位老菩薩,後學由衷的敬佩。

人生是一點點甜,一點點苦,
一些喜悅,一些感傷,
一線希望與期待,一絲失落與無奈,
在哭泣中誕生,
在嘆息中結束,
你、我都一樣,大同小異,只是對待的方法不同罷了!





仲夏戶外郊遊記趣     施月芳

酷熬的夏天,八月廿七日全真道院將舉辦夏季郊遊活動,後學最小的女兒老三(羽玲)知悉這消息之後,便歡樂的雀躍了起來,前一個晚上開心到很晚都不肯去睡覺。當天清晨後學六點鐘就起來煮飯,之後小孩也跟著起床準備游泳的衣物,還差五分鐘八點,後學和三個女兒到達全真道院集合。那時辜點傳師夫婦也隨至而到,大家都笑容滿面的互相打招呼。接著大家到廚房幫忙剝玉黍蜀,很快的剝了兩大鍋,廚房的師傅忙著炒米粉,動作很快的弄好所有吃的喝的。我們都通通搬上車去,一切準備就緒,九點正就出發了!

承蒙辜點傳師的慈悲,後學母女四人及另外兩位年長的道親搭他的便車去,大概九點廿分我們到達了目的地--磐石公園。

在那裡已經有好幾位自己開車先到的道親在進口處,笑容可掬的迎接了。我們停車在上面,然後把車中的所有東西搬出,慢慢的走下斜坡,見到羅孟軍學長,神情很愜意的模樣在木檯上泡好了茶,等待道親的到來。此處右邊是一些木造的桌椅,供人擺放吃及喝的東西,左邊是一個一望無際的大湖,又像似海灘,但並無海浪及浪潮洶湧翻騰。過了一會兒,蔡裕安學長就帶著我們及好幾位年長的道親沿著山路漫步,陪同我們的也有晨間運動的人,加快腳步的往山路的方向跑。我發現每隔不遠處就有一座涼亭及木造的橋樑,橋的盡頭有幾個人悠然自得的在釣著魚,看著他們那空空的魚桶,我想是否釣魚人享受的不是釣到的魚,而是那不慌不忙、回味人生的垂釣時光。人生中的其他事,不也是這樣嗎?奔向目標的過程中得到的人生經歷或許比達到目標更有意義。

山路一邊靠山,一邊靠湖,此地的獨特之處都是古老的松林樹,更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鴨子在湖邊優遊自在的戲水呢!濃蔭華蓋,在四周綠樹陪襯下,十分顯目,深吸一口山中的空氣,是多麼的舒服及分外的新鮮。更難能可貴的是有幾位老菩薩還帶了古箏來彈,另外還有幾位坤道長輩也忍不住隨著優美的節奏而自然而然就哼起閩南語歌來呢!大自然的景色及氣氛是多麼的美好呀!中午時分,各人食著各學長帶來的美食佳餚,有烤玉黍蜀、蛋糕、汽水及水果,真的色香味俱全,應有盡有。

湖的那一邊,潔白及柔軟的沙灘上,赤著腳踏上去熱騰騰的,但是還好老天慈悲,知道今天誠心修持一貫道的道親們來郊遊,所以太陽也沒照射得那麼猛烈。那些墨西哥人幾乎是舉家攜眷的帶著吊床吊在松樹蔭下,享受他們的週末之遊,每家人都備有燒烤及吃的東西,看他們那慢條斯理及很愜意的樣子,像是已舒解他們平日為生活而奔波的勞苦及倦怠。

小孩們吵著要去游泳,後學就帶他們去,他們興高釆烈,手舞足蹈。湖中給人游泳之處四面都用浮球圍著,浮球的外面是給那些玩遊艇及開船的人走的方向。湖邊人群匯集,男女老少玩耍,追逐著湖水,這湖面不很深,有救生員在看守,倒也很安全。有許多人在游泳,我在想這湖水是否能洗去了他們身上的污垢,也滌淨了他們心上的塵埃?

午後差不多三點多時,辜點傳師很慈悲地說,開車帶我們去遊山,陳世莉學長也開了車跟著來。嘩!原來山上還有三溫暖呢!另一處更是出租供人結婚擺設宴客的地方,真是個好羅曼蒂克的世外桃園啊!這兒十分清幽,我們漫步其間,感覺心境寧謐,和充滿異國風情的美麗風光,真的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小女(羽玲)悄悄的對後學說:「媽咪!我很喜歡這兒的海灘。」剎那時後學油然而起的感覺到心中好開心!每星期日習慣性的帶著三個女兒到佛堂參加兒童讀經班,中間偶爾有事擔擱無法去,不知怎麼的,整個人的感覺像似空盪盪,心靈上又似乎欠缺了什麼似的。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們告別了磐石公園,辜點傳師開著車往回頭的路走,他很幽默的跟磐石公園說:拜拜!邊開車邊問小孩們:「今天玩得開心嗎?」小孩們都異口同聲地說:「好開心!」當時我瞧見辜點傳師夫婦臉上流露出很滿足的笑意,及那麼善解人意的表態,真令人很感動。

最後很感激全真道院的各位學長們,能這麼細心週全的計劃想到磐石公園這地方郊遊,真是又經濟又實惠,而且又讓小孩們玩得那麼的開心,使得他們小小的心靈中能永遠深刻的留下難忘的千禧年仲夏郊遊活動,後學感到每個人都泛著笑漪的臉盡興而歸。




『了凡四訓』     陳秀真

西元二○○○年八月六日,我們全真道院為配合台北忠恕學院英文班的訪美之旅,特別舉辦了一整天的英文法會。其中台北一位簡學長(台北建國中學的英文教師)以命運為主題,用英文作了十分感人的報告,讓全真道院的同修引發出一份創造命運的熱力。後學帶著那份法喜回家後,就把書架上的『了凡四訓』拿出來重新拜讀一遍。多年之後再讀這一本好書,發現它是一本可以很實際拿來修行的寶典。

一貫道一直在提倡聖道,要人們依循古聖先賢的哲言,來修心養性,然而道理相當深奧,每有應用不上或使不上力之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業力,或個人的偏好,或受環境的影響,在道場上學到的人生真理,常有事到臨頭,真理的活水怎麼流露不出來的懊悔。什麼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修行戒、定、慧的指導原則?它就是『了凡四訓』。

『了凡四訓』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寫給他兒子袁天啟的戒子文四篇,編列成書的。它是了凡先生一生奉行老子『太上感應篇』的心得,是我們現代人修身律己,安身立命的處世準則。有福份的人,大都能有機緣拜讀此書,並且立定志向,力行實踐,消除生活的煩惱,進而積極地服務社會,造福眾生,達到出凡入聖的境界。

本書共分四篇:<一>立命之學,<二>改過之法,<三>積善之方,<四>謙德之效。

一、立命之學:

袁了凡先生以自己一生親自體驗出的命運,來告知世人,要相信命運是絕對可以由自己去加以改變的,千萬不可自暴自棄。因為人一生的命運,雖然是由前生所造的業報而註定,但今生命運的好壞,卻還隨著自己心性的狀態而不斷地改變。

時下有很多人生活中遇到苦惱時,喜歡去算命,甚至不惜花費大筆錢財去求人改命,因此騙財騙色之社會事件,時有所聞。我們可以不要去算命,只要我們詳細研讀這本書,因為它很實在地提供了簡單而且易行的方法,讓我們來改造目前既定的命運,並且教我們如何去開創未來光明的前途。

立命,就是要我們主動地去創造命運,而不要讓命運來束縛我們。它要我們盡力去行善,善事不分大小,不要以為一件小善事,似乎沒什麼功德就忽略不去做它。或自己以為能力薄弱,只能做些小善事而已,便自暴自棄沒去做它。它同時教導我們應該努力去斷除惡習,那怕是一個小小的惡念都不應該令之生念。能如此,吾人一定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俗話說:「斷惡修善」、「災消福來」,就是改變命運的基本原理。

二、改過之法:

一般的人,都依自己的喜好行事,總認為自己是對的,若發生問題,都怪罪於他人,不知道反省自己,不知道改過行善。一個不知道改過的人,就像一個有破洞的容器,那怕它只是由一個小惡行所產生的小漏洞,人們亦是經不起它日以繼夜地流失福分的,縱使知道行善,亦收不到效果的。誠如楞嚴經中說的:「食肉之人,所作功德,悉無成就。」

一個人若諸惡不改,雖然能眾善奉行,亦只能求得功過相抵,善行做了等於沒做一樣。若惡行不改,只略行數善,那就只見禍,而不見福了。因此,改過是創造命運的第一步功夫。
我們一貫道鼓勵道親設立佛堂,可以每日燒香,或要求道親時常回到佛堂參加燒香;其目的在於燒香之中,我們得以誠心跪讀懺悔文,對今日的所做所為或起心動念皆加以反省,更借助先佛慈悲加持能徹底改過自新。這是一貫道殊勝的修行法,道親們個個得以潛移默化,日夜精進。

三、積善之方:

在上一篇裡,了凡先生要人們止惡,那就是「令已生之惡速斷,令未生之惡不生。」但是人們不可以只止於此,因為如果只是停在沒作惡,命運中只是不添惡報而已。人們更應積極向上精進,因此,了凡先生在本篇裡分析了行善的道理,也提出了行善的方法。亦就是要我們「令未生之善速生,令已生之善速長。」我們知道行善,功德迴向給冤親債主,令其得到應得的,人們的疾病能自然化於無形,窮困自然掃除。

四、謙德之效:

一位懂得行善的人,福報是很大的,一般的人一得福報往往會驕慢淫蕩,為所欲為,為防止人們由福報中墮落,了凡先生在其第四篇裡提倡「謙德之效」,他再三強調,「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一個人能以謙虛為懷,日日行善總會覺得應該多做一點。因此,因為行善福報多了,行善的能力更大了,善報自然加大,命運的創造得以收到效果,而達到改造命運的目的。

後學有一對夫妻的朋友,因為健康的理由,聽人說印發善書,可以求健康得健康,因此他們印了『了凡四訓』跟人結善緣。結果不但身體康復了,還因此得引師、保師引入道門,求得先天大道,並且他們在洛杉磯地區的房地產開發事業還因此而鴻圖大展呢!

 



高血壓及其併發症      蘇玉婷

各位前賢大德可能還略有印象,在幾個月前後學曾經在健康系列二中提到有關高血壓的原因、診斷、治療及預防。在今天的保健專欄,後學將把高血壓及其常見的併發症如腎臟之異性變化、高血壓性心臟病及最令人膽顫心驚的腦中風作一個簡短的介紹。

首先我們先來回憶有關高血壓的一些資料:

一、定義:

血壓指得是血液作用於血管壁上的壓力,高血壓指的是收縮壓高於140mmHg and/or舒張壓高於 90mmHg 的指數。

二、因素:

除了我們無法控制的遺傳基因、年齡、性別及人種,其他如高膽固醇、肥胖、長期嗜酒、抽煙或攝取大量咖啡因、高鹽分者。他們得到高血壓的機會就比較高。

三、診斷:

高血壓被稱為「無聲的殺手」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它沒有明顯的症狀,一般都要等到病情已經持續好一陣子之後才有一些症狀:例如頭暈、頭痛、肩膀酸痛及耳鳴等!等到病情更嚴重時就會產生心悸、呼吸短促、夜尿、尿蛋白、水腫、或胸前壓迫感的現象。再進一步的診斷就必須靠長期對血壓的觀察、胸腔X光以及心電圖和其他更精密儀器的檢查結果。最安全有效的診斷方法便是定期的健康檢查。

四、預防:

最好的預防方法無非是控制體重,少吃高糖、高鹽、高膽固醇及高脂肪(不飽和脂肪酸比飽和脂肪酸好)的食物。多做有氧運動如快步走、騎車、上下樓梯、慢跑等持續不停的運動。對於煙、酒、咖啡等更是要慎而戒之。再來就是要好好陶冶及運動這顆「靈性」的心臟。效法彌勒祖師肚大能容、笑口常開的精神,把性靈的自修當作吃維他命、大補丸,比什麼都有效。

接下來,後學將介紹和高血壓有關的併發症。

一、腎臟的異性病變:

我們體內的代謝廢物,每天都需經過血液送至腎臟,經過過濾後將有用的東西再吸收,無用的廢物隨著尿液排出體外。因此高血壓的病患由於體內血壓過高,腎臟的一些微小血管會發生攣縮,血液輸送不足及至壞死的現象。如果高血壓長期沒有控制好,腎臟的小動脈就會出現纖維性壞死的現象。臨床症狀包括:夜尿、噁心、嘔吐、蛋白尿,更嚴重會導致腎臟衰竭。二、高血壓性心臟病:包括高血壓性心臟衰竭及冠狀動脈心臟病兩種。

A、高血壓性心臟衰竭:

人的心臟肌肉利用幫浦作用把血液輸送到全身各地。換句話說當血壓愈高時,幫浦作用就更辛苦得來輸送足量的血液到身體各部位。久而久之心臟肌肉會肥大,就好像一條用久了的橡皮筋會鬆掉。這時就表示心臟已經發生衰竭現象。臨床症狀包括:在上坡或急走時發生費力才能呼吸甚而窒息的情況。這樣的情形稱為「勞力呼吸」。人們總以為是年齡大或身體缺乏鍛鍊而導致這種情形而忽略他的重要性。如果血壓持續沒有控制好,病患便會在睡覺中發生陣發性呼吸困難,嚴重影響正常活動。千萬千萬不要忽視這「無聲的殺手」。

B、冠狀動脈心臟病:

就如先前和腎臟微血管發生病變一樣的道理,當我們體內持續過高的血壓,冠狀動脈也會發生病變。唯一不同的是這條動脈是輸送血液到心臟的最主要管道。如果連這條血管也發生病變,病患就會出現狹心症,或心肌梗塞的嚴重後果。當血壓失去控制而引發出的這冠狀動脈心臟病是接受高血壓治療病人中最常見的死亡原因。所以一定要聽從醫生指示,按時服藥才能確保血壓的控制。

三、高血壓性腦血管病(腦中風):

腦血管疾病是全世界十大死因的第一、二位。就美國而言,每年有五十萬人以上中風,其中約廿萬因而死亡。腦中風而導致身體殘障,心靈損傷的程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如何預防、治療及減少它的併發症更是一項每個家庭都應具備的醫學常識。後學在此再一次呼籲大家少糖、少鹽、少膽固醇、少煙酒、少咖啡。多運動、多纖維、多笑口常開。

資料採於健康世界叢書──高血壓與腦中風─由李源德醫師及陳榮基醫師編著

 



中秋月圓人團圓     李寶莉

花好月圓人團圓。中秋節,屬於中國人的好日子,您是怎麼過的呢?夜烤?看看電視?還是一個人啃著有點思鄉味道的月餅?無論您是在哪裡過,我們看的總是同一個月亮。

九月十日星期日傍晚,West Covina 的陳阿媽家舉辦了中秋佳節團圓 Party,團圓的日子總是要有團圓的氣氛,人則是最不可或缺的一大要素。在阿媽家,到場的學長約有四十位左右,許多不常見的道親也紛紛到場慶祝中秋團圓夜。在羅伯伯揚琴的演奏下更增添了幾許思鄉之情,不禁讓後學想起這是後學第一次在他鄉渡中秋節。雖然和家人分隔兩地,意外地,後學卻絲毫不覺得落寞,不是因為後學不思親,而是在眾多前賢的圍繞之下,要覺得孤單寂寞實在是一大難事。更何況許多前賢對後學的照顧,使得後學覺得倍加溫馨。俗話說:我們都是一家人,在這般情境之下,讓後學體會更深切。

除了羅伯伯的演奏,賴媽媽也獻唱了針線情,在陳媽媽與溫媽媽的食物與糕餅供應下,這中秋的氣氛更是增添了不少,雖然月亮不是full moon,但重要的是,我們大夥能相聚一堂。更慶幸的是我們中國人除了新年的團圓節日外,尚有中秋節可以將大家繫在一起,共度佳節。除此之外,週日的班次,卻也是一大助力,將我們大家緊緊相繫一起。


 

小故事大啟示         (摘自修道故事小品集 )

種子不同的緣故

有一位國王深信佛法,有一次向一位師父請教:「師父呀!到底是為什麼?同樣是我的國民,他們的際遇卻不同呢?有的長壽,有的夭折;有的強壯,有的多病;有的美麗,有的醜陋;有的富有,有的貧窮;有的聰明,有的愚蠢呢?」

「國王陛下啊!為什麼所有的水果都不一樣呢:有的酸,有的鹹,有的苦,有的澀,有的甜呢?」師父反問。「我想是因為種子不同的緣故吧!」「這就對了!人會有不同的際遇,就是因為他們前世各人所造的業力不同的緣故啊!」師父答道。

『三世因果經』上說:「一切世間,男女老少,貧賤富貴,受苦無窮,享福不盡,皆是前生因果之報。」是故:「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界,今生作者是。」一切眾生,都得要承受過去世所留傳下來的無形遺產,每個人都是自己造業的繼承者,就是因為有業力的因素,所以產生了貧賤的差別啊!


活佛師尊慈示

命中雖富貴,若嫖賭飲樣樣來,終有一天坐吃山空,變為貧賤;命中雖貧賤,如能善積福德,則必可漸轉富貴。

一切皆由自己所造,故「惟命不于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