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點傳師賜導 楊碧珍 何為末後一著 (1)末後一著昔未言,明人在此訴一番,愚夫識得還鄉道,生來死去見當前。 (2)末後一著收圓大事,乃是萬法歸真,千古空前絕後之聖業。 (3)末後一著,清濁分明,善惡分班,玉石分判,即在三期應運此刻。 (4)末後一著,乃是白陽千真萬聖之命脈,非有德者不載,無緣無份者,難使信受。 今值午未交替之際,午時氣足滿,世上物質文明,科技精妙到了極點。萬物齊發,已達到空前未有的繁榮景象。但是物極必反,陽盡陰生,時機已每況愈下。老前人曾說過,識時務者,要從識「天時」著手,氣數終有盡,而靈性永不滅,要認理歸真,要臻於至善。有緣者,能幸運踏上白陽的法船。在傳道儀式中,跪讀末後一著,可聽到點傳師唸「末後一著昔未言,明人在此訴一番,愚夫識得還鄉道,生來死去見當前」,求道人是何等的福份。千載難逢,今已逢;難得者,今已得。得之者,只要肯修,人人能明。天命寶貴,此時正值末後一著,為化娑婆世界為蓮花邦之時,是收圓之際。 末後一著與三期之時運: 一、山西省大同府汾陽孝義莊馬營村七聖宮女媧娘娘天機文:「 二、龍華經云:「弓長出世幾人知,渡盡萬教齊歸一,起馬點玄時午至,渡脫皇胎早出期。」 三、古聖之預言,如劉伯溫懺文中:「弓長領旨下天堂,土八小子為帝王,三期末劫道普降,文武百官哭一場……口授心印找弓長。」意即三期末劫年,須尋訪弓長祖師,即當代普渡眾生之明師。 四、彌勒經亦云:「天真收圓掛聖號,等待時至點神兵。」亦證明師,師尊、師母二老大人領受天命,來辦理末後一著大事,了解師尊、師母擔當上天收圓的使命,身為一個修道者,應有所體認。 三曹普渡的探討
天道普傳,上渡河漢星斗、氣天諸神;中渡世間芸芸眾生,下渡地府幽冥鬼魂,此乃三曹普渡。上天老 故知曉三曹普渡,我們應戰戰兢兢,真修實煉,佛云:「神人共駕救生船」救渡眾生。但傳道並非個人之所能,藉由請壇、諸天神聖、二十八星宿、天龍八部、四大金剛來護法,辦理生與死之大事。天不能言,地不能語,須依靠人與諸神協辦,扶助三佛辦理歸根復命。 推展道務的力量 老前人曾說過:道務不是一人能成當,要大家出錢出力,需要有很多善心之人,一起來犧牲奉獻,「道」才辦得開。今天的「道」已傳到各國,是因道中有很多有心之人,肯付出時間、精神、物力等等。能犧牲小我,成己成人,努力推展道務,把真理傳到世界各地,讓眾生有所感悟。 上天不辜負有心的人,要成一個聖人、菩薩,定要付出三施。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道務就像一顆菩提樹,這顆樹在成長的過程中,必須要付出喜愛的精神,以心血、勞力的照顧,才有一粒甜美之果,裡面隱藏著是辛勞的付出,有勞力才有代價,先苦後甜,才能完成一個聖人。 奉獻的精神 老前人曾說過:他本身辦道的寫真、實情。道務的成就是血、汗、淚換出來的。第一是用血:大家貢獻的精力換來的。第二是汗:汗就是努力(勞力),日日為救渡眾生著想。第三是淚:欺侮(委屈),不怕人家講短講長。「不為自己求安樂,願眾生得離苦海。」大家明理之後,能奉獻一些心力,先天果,後天定,始終如一,百歲善終,必成證果。 同修們既然明白了,萬法歸真,千古難逢之聖業。我們應當隨著前人的腳步走,把這個擔子挑起來。請各位點傳師、壇主、講師、辦事人員及道親們,一起擔起在我們肩負三曹普渡的大任,勇敢的承擔。古云:「拿東方之財,買西方佛地」,可說「一本萬利」。勿因善小而不為,能量力而為,積久成多,修道行道,將來可安定其位,為仙為佛之證果也。 天緣佛堂 溫潔芳 主班點傳師與黃明雲講師,為地方班先後帶來兩個專題:「大道降世原因」、「得聞大道是幸運者」。 「人」 活在這世界上感覺世界太豐富了,誘惑力也太大了,所接觸的盡是功名、利祿、爭執、格鬥而忘「本」求「末」;貪戀紅塵假景,忘了自身本具有「常」而不變的「理」性。君不見貪慕虛榮者見「利」忘「義」,橫行無忌,埋沒了仁義道德,人心敗壞,負面新聞天天上報,頭條報導觸目驚心,歸咎於世人不遵天理,不守道德,惡氣沖天,從而釀成浩劫,不斷的天災人禍,劫煞重重!印度的大旱、非洲饑饉、印尼地震、內陸洪水為患,伊拉克戰火綿延。近日,北韓試核爆……可憐那身陷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呀,飽受煎熬,苦不堪言。 「劫」由人造,「道」因劫降,天下溺,援之以「道」。上天慈悲,降「道」拯救善信。今應彌勒收圓,儒家應運救世。正如孟子所說:人之所以能夠善良,是因為本性善良。這是人人所固有「自性」「真人」,它是至靜不動。人心妄動,便會產生許多變化,亦由於喪失了善良本性,失去主宰,才放逸變壞、變惡。以致這條「真」徑正路,荊棘滿途,無法找回這個良心、本性,故而必須求「道」。主要是有身擔天命應時應運之明師指點,方知各事、各物皆有其原則,人當自救,唯「道」可以找回放失本心!保留那一點根本,讓身合「道」,時刻安住本位,守住良心。凡事勇於反省,把一切私慾、雜念革除掉。能去人心,恢復天心,我們就有正確的認識,對「道」不僅能明察,而且也能去實行,這才真正體會了「道」。在不通路徑之地,是開拓者閃亮的心靈照亮自己前進的路。亦說明自性光輝與時俱進越來越亮,從假景中頓然醒悟過來,以性「善」挽狂瀾,寶貴就在於改「惡」向「善」,達致從「善」向「善」的願景,可望挽回天心,劫難將消弭於無形。所謂平安是回家的路,一貫真傳是回天之路!假設不求道又不修道,失去本來靈性主宰,百年之後身歸又何處覓啊!因此有幸生逢白陽,求得大道,應該趕緊渡化周遭親朋好友來求道,裨令人人明理同修,呈現出一片祥和正氣,災劫自然遠退。 感謝天恩,師尊、師母承天德領了天命,荷負普渡三曹重任,天、地、人都期待得「道」超生了死,脫輪迴,惟「道」顯或隱,世人難測。即使氣天真仙,地府鬼魂各皆顯化於人間。以下的典故供大家細加參詳。早於十數年前,家住基隆的李國鵬,下稱李兄,岳家開設啟化佛堂,當初言及女兒只許配道親,促使李兄為締結良緣求了「道」,但是總藉故瑣事繁忙,只限一年一度春節團拜才參與。某天,李兄突發高燒,消炎針、退燒針,屢試無效,嚴重到送至長康醫院急救。經過詳盡檢查還是毫無起色,高燒不退,目光呆滯又失聲。李母以為是沖煞,四處求神、問卜,以圖解危。一日驟聞李兄頻喊「媽媽救命」,哀聲中在掙扎,拒絕把他送往地下室,即「太平間」。同時央求謁見老點傳師,直俟至前輩抵達,病人李兄的嗓子立刻轉變了老頭子的聲音,自稱乃國鵬五百年的前師父,迄今找到徒兒,欲憑師徒情緣之關係,揚言可以求「道」,才甘罷休,基於事關重大,老點傳師得回去請示前人,並囑其靜候回音。李母以為其子病傻了,愛子心切之下,又去找來茅山術士,施法抓妖。反遭病人厲聲叱喝:「休得無禮,論法力,我當在你之上,還不速速叩謁師祖」。並且不知那裡來的力氣,只稍一指把對於揮舞中的佩劍「颼」之一聲,居然飛插天花板上,嚇得術士拔足遁逃。次日總算盼到老點傳師的回音,表示現今已不再超度大仙了,唯一辦法是希望讓住院已超半月的李兄無恙回家,亦承諾將勤行功立德,以功德迴向其師。若此擾纏下去,於事無補,說也奇怪,一經妥協後,李兄霍然痊癒,亦迅速地實踐諾言,度人成全來摰誠迴向。那一段時間,適逢是春節,李兄發覺自己獨具慧眼,晚間看到三層樓高的啟化堂,仿似閃亮耀眼的山崗,外邊跪滿了道親的九玄七祖來聽道理,堂內不單點傳師,連每位道親頂上都有光環,尤其當大家恭謹接駕張老前人,更發現老人家所展現的光環更大更明亮呢!彷彿滿天星斗都下世。 去年聖誕,一位同事身懷六甲,據聞其胎位不正,憂心如焚,虔誠上佛堂參班祈求庇佑,待至回家途中,遇到兩名歹徒搶劫,錢包被拉拉扯扯之間,警察及時到場,事主不失分文況且經過健保檢查,胎兒居然正常,安全無虞,費盡所思之餘,喜出望外,深信佛光普照,趨吉避凶。 台灣點傳師泰國傳道患上病毒,昏昏噩噩沈睡了八日八夜,佛堂同修們燒大把香默禱上天,待他甦醒過來,吐露曾被拖到十八層地獄,要討業債,周圍盡是病魂纏身。幸賴佛前許諾:對於累世冤孽,當以「德」酬還。冤孽只要還清,方可脫「苦」,返「本」還「源」。業力還罷,功德圓滿,寄語同仁,今世修好,回家好走!
惜福修福 陳彥宏 一、福是什麼? 根據「辭海」的解釋,「福」是吉祥如意的意思。每年過年的時候,後學發現有很多人都喜歡有「福」字的月曆。為什麼呢?因為每一個人都希望福氣能降臨在自己的身上。 後學去年回台灣時,沿路看到大大小小的寺廟好多,善男信女人都去廟裡燒香祈福。一般來說,大家都是祈什麼福呢?相信各位前賢應該有聽過「五福臨門」這句成語。「五福」源於《書經》,是哪五福呢? (1)第一福是「長壽」:是指命不夭折而且福壽綿長。長壽主要是有慈悲心,受孝道所感應的結果。 (2)第二福是「富貴」:是指錢財足而且地位尊貴。富貴主要是施捨和恭敬心所感應的結果。 (3)第三福是「康寧」:是指身體健康而且心靈安寧。康寧是清淨心所感應的結果。 (4)第四福是「福德」:是指時常行善而且廣積陰德。福德是廣結善緣,多積好德,鍛鍊心智的結果。 (5)第五福是「善終」:能預先知道生命何時會歸天,而且臨終前無遭到橫禍,身體沒有病痛,心無掛礙和煩慮。稽考壽終,安詳自在離開世間。善終是由於住世歲月行善積德,實行五倫八德,功果圓滿的果報。 「五福」當中,以求「善終」為最難。因為唯有今生廣積陰德,功圓果滿才能蒙受「善終」。擁有「富貴」、「長壽」的人則不一定能「善終」。例如有些人今生雖然長壽、富貴,那是他過去修德的結果。可是今生不好德的富貴人家,身心不一定能康泰安寧,將來一定很難安詳而終。 很多人到寺廟去求富貴、功名,如果願望沒有實現,就怪菩薩神明不靈。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位當兒子的一直要求媽媽買一部野狼125的機車給他騎。野狼 125在多年以前的台灣算是重型機車了,機車買了以後,這位媽媽特地到附近關聖帝君廟求了平安符,放在車把前面,以保騎車安全。哪知道三天後,不幸的消息傳來,她的兒子車禍喪生了。這位媽媽氣沖沖地找廟祝理論說:「我如此誠心,關聖帝君為什麼沒有保佑我的兒子呢?」廟祝很無奈的回答:「野狼機車時速一百二十,關聖帝君的赤兔馬時速只有六十,怎麼會追得上去救他呢?」我們聽到這位廟祝的回答,可能會覺得很好笑。但是我們來想想,禍福都是自己累世造來的,該享受的自然能享,該還的逃也逃不了,即使仙佛法力無邊,對於業力也無法消除。 二、惜福: 惜福通常是指已經有了的福,需要好好的珍惜。如果不把握住,則到手的福也會失去。我們常聽到有一句話「人在福中不知福」這句話也有叫我們要惜福的意思。因為只有「知福」的人才懂得「惜福」,人在福中而不自知又怎麼曉得要珍惜呢? 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一個因為意外而被壓斷雙手的人到醫院後,醫生忙中有錯,不但只接回他的一隻手,而且錯把右手接到左腕上。他做事情都很不方便,但是他笑笑說:「總比沒有手好。」後學也曾經在電視上看到一位沒有雙手雙腳而用嘴巴去畫圖的畫家。這些人並沒有因為身體上的殘缺而怨天尤人,反而認為比我更可憐的還有別人,我應該要知福惜福了! 其實很多人都是在身體有病痛,或者是失去了某樣人、事、物之後才曉得知福、惜福。 福的相反義是「禍」,禍是各種災害的總稱。《太上感應篇》太上老君開宗明義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四句話的意思是:人的禍福,本來就沒有一定,全部都是自己招來的;善惡的報應,就如同影子跟著身體一起,人到那裡,影子也就跟隨到那裡,永遠都不分離的。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就是在提醒警惕世人,注意小心自己的起心動念,其中若有絲毫的差錯,那麼禍福的果報就會天差地別了。 三、如何修福? 五祖曾對弟子們訓示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那麼我們要如何來修福修道呢?簡單地說,就是要渡己渡人,修內聖外王之功。 (1)內功:自己要正心修身,克己復禮,修復圓明本性。 平常自己要多讀經書,充實道學常識,明白事理。時時要求自己要「去三心,掃四相」,要做到「三省四勿」。更要做到「空五蘊、去六慾、掃七情、除十惡」。自己必須保守本性中原本就有的五常之德,並且發揮五常之德以涵養浩然正氣。另一方面,我們要去脾氣、改毛病,除掉一切不良嗜好,隨時隨地檢點身心。 *三心─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 *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三省─與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四勿─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五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六慾─眼貪美色、身貪好音、鼻貪肉香、舌貪五味、身貪淫穢、意貪錢財。 *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 *十惡─殺、盜、淫、惡口、妄言、綺語、兩舌、貪、嗔、痴。 *五常─仁、義、禮、智、信。 (2)外功:救渡眾生,代天宣化,闡揚真理天道,並且積極行三施助道,廣積三千功果。 後學簡單地解釋一下三施: *財施:拿錢去印善書,把錢財花在辦道開荒的食、衣、住、行等費用,這些都屬於財施。但是,財絕不能勉強,量力而為就好。 *法施:說法渡人,成全天下眾生行善修道就是法施。 *無畏施:例如清掃佛堂,接待道親,煮茶、洗碗、廚房洗菜、煮菜等等都是行無畏施的表現。 四、立德: 立德也是修福修道中很重要的課題。德者樹立品德。顯化大帝說:「有功無德變成魔(因為自高妄大);有德無功道難成(因為冤孽業障不消)。所以功與德要相輔相成。 1. 心德:心存慈悲,處世公平,有禮讓,與世無爭,誠心敬天地,孝父母,待人不驕傲,不嫉妒,不憤怒,不怨恨。 2. 身德:品行端正,修持謹慎,戒除殺、盜、淫,為人模範,樸實勤儉,事事平和,對上以敬,待下以慈,言行相顧,就是身德。 3. 口德:忠言勸世,講解善書以勸化世人,講出來的話要對人有幫助,言行一致,不說別人的是非短處,這是口德。 五、修慧: 後學聽老前賢們常說要修福也要修慧,只有福慧雙修,才能渡己渡人,自性圓滿。「慧」是什麼呢?就是智慧。有的人雖是有福,生活經濟很富裕,過得安樂自在,但是卻沒有智慧。一個人有福沒有智慧,對事理就不能看透徹明了。一個人學問很好,天文、地理、人事樣樣都精,可是他的一生孤苦又生活潦倒,或者雖有家庭,但是兒女、太太也都要跟著受苦。為什麼呢?因為他沒有福,所以生活很苦。由此可知,單有福或單有慧都不好。有福有慧,事理才能通達,才能渡己渡人。 六祖曾說過:「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大懺悔。」人如果不修道,就永遠沈淪在這個禍福因果的苦海中。 今天我們有幸求道,應該要惜福、修福、修慧,積極地修道辦道,行功立德,方能道成天上,名留人間。 感恩的心 施不 後學所要感恩的人,是目前在美國洛杉磯一貫道世界總會,全真道院的楊碧珍老點傳師。話從民國六十三(一九七四)年一月十六日說起,這是我帶先生到楊老點傳師家求道的日子。後學本身求道於民國五十八(一九六九)年三月二十四日,在此非常感恩老點傳師,自從我先生求道的那時起,楊老點傳師無時無刻的關心,從我們的生活環境關懷起,使後學夫妻始終難忘這份恩情,也自此進入人生的另一個旅程。 後學結婚後,與先生從鄉下到台北打天下。人生地不熟,先生家境不好,又是長子,賺錢要寄回家,先生是非常孝順的人,因為我們是在傳統思想的社會背景長大的,比較保守,心地單純,不會想賺大錢,可以說生活勤儉。求道後,老點傳師無微不至的關心,讓我非常感動,因為老點傳師家境非常好,她沒看不起我們,反而更加關心我們,對我垂愛有加,只因求道成為道親,以道為親。求道之前對老點傳師並無熟識,只是因為妹妹牽緣求道而已,竟然能讓老點傳師如此費心的成全。起初沒聽道理,什麼也不懂,後來因為老點傳師的鼓勵,漸漸進入道場,才瞭解老點傳師的用意,不斷的努力精進為自己種出來的道苗,肩負起成全的責任。 楊老點傳師的笑容及行動,有如彌勒祖師與濟公活佛,臉上的笑容,行道的作風,不得不令人佩服,心量寬廣,行道不分彼此,後學這顆懈怠的道苗,受到老點傳師的栽培,也慢慢成長。知道得道之後,要辦道、修道、行道,所以也一直追隨老點傳師全省走透透。也因為這些修辦的過程當中,親眼所見,親耳所聽,老點傳師為道是如何的在付出心力,一心向道,關心道親比關心家人還多,因為她深知領受天命辦道,責任重大。因緣前生定,今生不了何時了。因此在老點傳師帶領之下的道親,道苗枝枝葉葉又開芽,在她去美國開荒之前,就有五十幾間佛堂了。 如今她去美國十幾年了,後學真的非常懷念她的那種辦道精神,使人敬佩,那段難忘的時光,深深印在我內心,值得後學效法。老點傳師對後學夫婦的栽培,後學沒有忘記。記得後學不會講道理成全人的時候,您總會給後學機會,比如出去成全時叫後學準備素料,去幾個地方就準備幾份,讓後學有行功了愿的機會。尤其讓後學做地方聯絡人員,這更要感恩,因為這個工作後學從此廣結善緣。還開訓練講師班,也給了後學學講道的機會,關照後學這些點點滴滴,一時也說不完,光這些情份就遠勝親朋好友了。後學一家人能在道場學做人,瞭解聖人經典,道苗的成長,這些都歸功於老點傳師的關心成全。
最讓後學難忘的就是,您有彌勒祖師的肚量,濟公老師的行「濟公」。常把素料送給了別人的後學,自己不夠再去買,路過後學的住處,也一定會進去關心一下,不分彼此的心是讓後學永遠要學習的地方,素料雖輕,但仁義重。同樣一
冬季養生 曾戎威 醫師 冬季是從立冬之日開始(今年為十月二十四日,農曆九月初三),經過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五個節氣,直到立春的前一天為止。這一節氣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虫伏藏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的生機做準備。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指出︰「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抒,無擾平陽。早臥晚起,必待陽光。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存。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則傷腎,春為萎厥,奉生者少。」意思是說,冬季的三個月,陰氣極盛,萬物潛伏,自然界呈現閉藏的現象。水冰地裂,萬物的生機沒有受到干擾,而是都潛藏起來,人們應當早睡晚起,等太陽升起後才起床。應該讓自己身體保持溫暖,並避免出汗過度,而損耗陽氣,這就是順應冬季“養藏”的特點,才是正確的的養生之道。 何謂陽氣?陽氣就好比天上的太陽,給大自然光明和溫暖,如果沒有太陽萬物便不能生存。而人體若沒有陽氣,體內就失去新陳代謝的活力,無法供給能量和熱量,生命就會停止。有些人尤其老年人在冬季往往容易感覺手足冰冷,身體畏寒,這即是「火力不足」,是中醫學所說的「陽氣虛」;故而在冬季的起居應注意避免感冒受寒,因為受寒(即受到寒邪侵襲),也會損耗人體陽氣,使陽氣更加虛弱,就會產生一些症狀:如畏寒發燒、身體關節疼痛…等。所以預防感冒、補充陽氣是身體較弱者在冬季的保養重點。 冬日睡覺前,先用溫水泡洗雙腳,然後用力揉搓足心,除了能防治感冒、禦寒保暖以外,還有補腎強身、促進睡眠、降低血壓的功能。如果在泡腳的水當中加些適當的中藥如紅花、桑枝、伸筋草等還可預防及治療關節炎,並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另外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十分推重“負日之暄”這一養生之道,他在《負冬日》一詩中,描繪了他在冬天曬背的親身體驗,詩云:「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初似欽醇膠,又如蟄者蘇。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曠然忘所在,心與虛俱空」。傳統的醫學理論認為常曬太陽能助發人體得陽氣,尤其是在冬季,大自然處於“陰盛陽衰”的狀態,而人體應呼自然,也是陰盛陽衰,故冬天常曬太陽,能有壯人陽氣、溫通經絡的作用。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千金藥方》中說:「凡天和暖無風之時,令母將兒於日中嬉戲,數見幾日,則令血凝氣剛,肌肉勞密,堪耐風寒,不致疾病。」這說明了日光浴對於兒童有促進發育及防治疾病的作用。 中醫學認為冬季是飲食進補的最好季節,所謂「冬季進補,開春打虎」。尤其是冬至日以後進補最好,因為冬至是冬三月節氣轉變的分界,冬至後陰氣開始消退,陽氣逐漸回升,此時進補更容易發揮其效能,是虛弱體質調養的最好時機。 適合冬季的飲食很多,但不可缺少且應常吃的有:核桃、栗子、地瓜、黑木耳。
從中醫學五行理論來說,冬季屬腎水,腎水克心火,而腎主鹹,心主苦,所以飲食調養應“少食鹹,多食苦”。《四時調攝籤》裡說:「冬月腎水味鹹,恐水克火,故宜養心。」因為冬季是腎經旺盛之時,鹹味吃多了,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而使心陽減弱,所以適當的增加一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 核桃芝麻糊 材料:核桃100克、黑芝麻30克、蓬萊米半杯、糯米半杯 作法:ヾ將兩種米混合,泡水6∼8小時。將核桃、黑芝麻炒熟或烤熟,將米放入果汁機加水至果汁機容器3/2杯,打五分鐘後加入核桃、芝麻,再一起打五分鐘。另外鍋子燒水半鍋,水煮開後將ゞ徐徐到入,一面攪拌,待黏稠後,加入冰糖或砂糖。 功效:補益肝腎,滋養五臟,並有預防早衰的功效。尤其老年人氣虛便秘,可加大核桃、黑芝麻的份量,有十分好的治療作用。 ※ 太稠可再加開水,直到適中的黏度。所有材料的量可以自己斟酌加減。 補中益氣茶 材料:黃耆12克、枸杞10克、高麗參3克、紅棗6粒、當歸3克、桂圓10克 作法:將以上材料一起放入磁壺中,沖入滾燙的熱水,浸泡十分鐘即可。可重複沖泡,一日當中隨時飲用。 功效:補中益氣。 ※ 此一方劑,對於冬季氣血不足、手腳冰冷者十分有效,尤其對氣管、鼻子過敏者長期飲用更有治療的作用。 ※ 高血壓者要去掉高麗參。 ※ 熱性體質者去桂圓肉。高麗參改西洋參。 ※ 小孩鼻過敏去當歸、桂圓,高麗參改西洋參(連續服用三週後即可見效)。
|